魏則西事件的反省

作者:司徒嘉恒資深顧問

五一勞動節長假,中國最熱門的新聞是搜尋引擎百度遭到「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劃生育委員會組成的聯合調查小組進駐,事件的起因則是一名癌症青年魏則西之死。

Photo Courtesy Jon Russell CC BY-SA 2.0

根據各方報導,魏則西在大二時被診斷出罹患「滑膜肉瘤癌」,父母在百度上搜尋到「北京武警二院」有美國史丹佛大學發展出的最新癌症免疫療法 DC-CIK,就醫時醫院承諾一定治好,但花了大筆費用後,癌症病情仍無起色。多方打聽後才知,北京武警二院將腫瘤科外包給「莆田系」連鎖醫療集團,而由於解放軍、武警自成系統,其轄下的醫院及醫師,並不在中國醫療衛生主管機關的監理範圍之內。

莆田系是過去文革年代「赤腳醫生」的殘餘,和「黑心醫院」幾可畫上等號,專開各種性病、皮膚病、婦科等病人有心理陰影而不敢去大醫院治療的「莆田系醫院」。CIK 實際上在四、五年前已從臨床實驗剔除,然而莆田系醫院花費重金向百度購買關鍵字廣告後,北京武警二院腫瘤科與它的 CIK 免疫療法,排在滑膜肉瘤癌症的搜索第二名。各方估計,百度的關鍵字廣告收入,約有 7% 至 15% 來自「莆田系」醫療集團,每年金額為 100 億元人民幣之譜。

這一起看似駭人聽聞的「結構性詐騙」,其中的每一個要素其實都不是新鮮事。如果說百度銷售關鍵字廣告時把付得起大錢的黑心醫院連結放在第一頁, Google 或雅虎奇摩其實也把關鍵字廣告作為其主要營收來源,差別只在後兩者並不會把付費廣告占滿全部的搜尋頁面,高度相關且可信的純粹資訊仍有曝光餘地;臺灣一樣有私立醫院「外包」不賺錢的科室;街頭巷尾附設洗腎中心的內科診所或不斷灌輸單一審美觀的整形診所,早已進化為連鎖經營,實際營運者是跨國醫療集團,掛名的有照醫師,至多是這個企業化營運模式下的招牌或螺絲釘。「莆田系醫院」教導二流醫生面對病人的推銷話術,其實也只是將「鼓勵病人多開刀多吃藥多付費」的潛規則作到極致而已。臺灣雖然還未聽說有實際宣稱「包治好」的癌症免疫療法,但在浩鼎生技的解盲測試失敗前,「醣分子乳癌疫苗」標榜的巨大潛能,已經吸引政府與諸多散戶投資人的高度矚目,創造了一個「沒有營收但市值數百億」的資本市場奇蹟。

因此,值得我們反思的其實是:臺灣社會距離「魏則西事件」的結構性醫療詐騙,僅有一步之遙,而維繫現狀的法治架構,實際上可能極為薄弱。除了 Google 那句「Don’t be evil」,還有什麼確定的手段能確保網際網路上資訊傳播與廣告的正確性?如果醫療服務的組織、運作及管理,在大部份時候與一般服務業沒有重大差別,那法律與政策如何調合「醫事倫理」與「管理的組織需求」?我們應該讓「多治療多付費」的邏輯主導我們的公共衛生政策嗎?這些問題的答案並不簡單,臺灣人解決這些問題時展現的治理能力,才是決定臺灣是否真正進入「已開發國家」的關鍵。

延伸閱讀: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