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產業國際行銷應有產業政策的思維與整合的作法

作者:司徒嘉恒資深顧問

隨著電影《刺客聶隱娘》、《破風》、《我的少女時代》以及《青田街一號》接連上映,以及最近的票房統計爭議,臺灣電影產業(以及廣義的視聽內容產業)的國際行銷與長期發展,又再度成為臺灣影視產業從業人員與視聽大眾關切的議題,業內的從業人員也都期望藉著這一波的國片熱映,能夠喚起政府對本國影視產業的重視。政府內部並不缺乏重視本國影視產業發展的官員,但影視產業的健全發展涉及到多個部會的業務,以及公部門與產業界之間的協力,因此必須有產業政策的大局觀與適合執行政策的組織形態才有可能達成此一目標。

以英國為例,不論是工黨或保守黨,均將提升英國本土影視產業的全球競爭力、影響力及產值作為整體施政的重點。就租稅減免的傳統手段而言,自 2007 年起,在英國境內攝製、且符合英國政府定義的「文化指標」的英國本土電影製作,可以取得相當於英國境內攝製總支出 25% 的現金退稅。這一退稅方案後來擴大到高畫質電視及動畫製作。而在資源重分配的手段而言,英國的樂透彩券收益有一部份是英國的文化媒體暨體育部(Department of Culture, Media and Sports)撥交大英電影學會(British Film Institute)運用,大英電影學會除了以獎助方式鼓勵新進及實驗性質的影視及短片製作以外,也設立自己的電影投資審議部門,與私人資本合作,運用樂透彩券收益參與符合文化指標的主流英國商業電影製作案的投資。

影視產業的振興涉及多種專業,例如國際行銷活動推廣、影視展覽的參與及舉辦、影視節目的典藏及利用、觀眾的教育與專業人才的培訓、商業電影的投資評估,這些功能是政府傳統行政部門並不在行的專業事務。英國政府與大英電影學會簽署管理協議,協助大英電影學會的專業經理人形塑影視產業推廣政策的重點與量化指標,以充分授權、明確分工、重視公司治理及從旁監督的模式推動影視產業。臺灣現有的「財團法人國家電影中心」係自「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在 2014 年 7 月升級而成,在組織型態上處處可見大英電影學會的影子。如何進一步透過國家電影中心的平台整合公、私部門的資源並強化其「政策執行」的地位,相信該是文化部的下一個課題。

延伸閱讀:

0 回復

發表評論

Want to join the discussion?
Feel free to contribute!

發表迴響

你的電子郵件位址並不會被公開。 必要欄位標記為 *